当前位置:本质视点>>杂志文萃

营养俱乐部启示录

发布人:小蚊子来源:《中国直销》 发布时间:2013-12-13 11:21


转型俱乐部

实际上,针对早餐店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2010年康宝莱(中国)就开始将营养早餐店转型为营养早餐俱乐部,由多个经销商共同使用俱乐部,轮番服务顾客,费用由大家平摊。这一来减轻了店主的负担,二来在共同经营的情况下,更多伙伴可以将精力放在对外开发市场上。

这项转型逐渐在经销商中铺开。2010年年中,胡先生的早餐店转型为俱乐部,“和多个伙伴一起共同经营。”由早餐店调整为俱乐部后,新开店在选址和装修的条件也放宽了。康宝莱(中国)还规定新人必须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开办,让专业人士来帮助锁定和留住顾客。

2011年,为了保证存活率,康宝莱(中国)进一步对开设俱乐部的经销商级别做出了限制:必须达到经理级别。这意味着康宝莱(中国)希望店主建立了一定的顾客群后再成立俱乐部。

有了高级别经销商的牵头,营养俱乐部也承担了培训功能。“过去公司会更多地组织会议帮助经销商进行事业拓展,但现在这样的会议越来越少,反而是营养俱乐部自身承担更多的活动责任。”一家位于深圳的营养俱乐部店主张先生告诉《中国直销》。

转型后,越来越多的高端大店铺消失,更多立足于小区,为附近居民服务的小型俱乐部开始出现。在深圳,一个总监级别的经销商,其麾下伙伴差不多开有四五十家位于小区楼下的店铺。

《中国直销》记者曾在深圳实地探访了一家30平米左右、带有明显女性化装修风格的小区俱乐部。店员小梁表示,他们店会自己或者联合周围其他店,搞一些社区活动,一般一个月两次左右。最简单的就是本小区的亲子或家庭活动,比如让每家人出一个菜,带到营养俱乐部来分享。在深圳这样的快节奏城市,这样的活动也给大家带来不少温馨与惊喜,颇受邻里欢迎。

记者采访小梁时,碰巧遇到一位新顾客,小梁为顾客逐个介绍了全套搭配的产品,它们各有什么功能,该配多少水,食用的顺序。店里有一些简单的体检工具,测量脂肪含量、血压、血糖等。小梁会根据每位顾客身体的精确表现,为他们定制营养餐。

墨西哥营养俱乐部是在妇女喜爱聚会聊天的文化下自然产生。通过将俱乐部立足社区,康宝莱(中国)为邻里创造了交流环境,也吸引了固定的顾客群。这实际上发挥着工作室服务顾客和组织会议培训的作用。


强化零售

由“早餐店”到“俱乐部”,从名称上看,它不再仅限于早餐,覆盖的产品范围更广,这符合强化零售这一需求。据《中国直销》观察,诸多扎根高档小区的营养俱乐部,经营情况还不错。

“妈妈是我们店的主要消费群体,很多生完小孩后想快速恢复身材的妈妈都会来这里。”小梁告诉记者,“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开支都由女性来掌管,女性爱美,又相对较闲,成为俱乐部的突破点。她们在使用一段时间产品后,如果觉得效果好,还会推荐合适的产品给其他家庭成员,这让康宝莱产品得以切入整个家庭。不仅如此,直销产品讲究口碑相传,邻居之间相互介绍是最好的广告。”

为了更进一步扩大消费者覆盖面,康宝莱(中国)一直在试图淡化减肥,至少是“体重控制”这一概念,希望塑造全能营养的品牌形象。这使店的名字更进一步由“营养早餐俱乐部”变成了“全能营养俱乐部”。

走访过程中,《中国直销》发现有的营养俱乐部店员虽身着康宝莱的广告衫,却并没有佩戴“马上减肥,办法问我”的胸章。然而,记者在餐台旁发现了写着“营养减肥、心脑血管、糖尿疾病、办法问我”的大号胸牌。

“之前我们店门口也打着‘马上减肥,办法问我’这样的字样,但有顾客对此非常反感,因为她并不是来减肥的。”小梁告诉记者,他们因此采取了一些灵活措施,在不同的场所,可能用不同的宣传口号。

小梁所处的店一个月营业额大概在10万元左右,由于地处社区内部,店铺一个月租金五六千元,核算下来利润还算过得去。如今,为了节省租金,不少社区店都越开越小,更有不少单纯立足零售的迷你店铺产生。

“俱乐部店面不用太大,我们90平米的铺面至少浪费了一半,当时找不到更合适的才将其租了下来。公司一般要求10~20平米就可以了。”重庆经销商王先生告诉《中国直销》,“重庆最小的营养俱乐部才12平米。顾客一般早上吃了就回去,用不了那么大的铺面。”

2013年,康宝莱正式取消了经营卡和消费卡二卡合一制度,消费者只能办理普通会员卡,通过累积积分兑换玩具或者产品等。这样,实际上实现了纯粹消费者与经销商的区别,让店铺真正实现了服务顾客的终端意识,而不是一味拉人入伙。“等他介绍朋友过来一起消费的时候就可以办理优惠卡了。”王先生所指的优惠卡就是经销商经营卡。

新政的推出,说明康宝莱(中国)试图区分俱乐部的零售和发展经销商两大功能,这在强化零售的同时,也有利于市场团队的发展。

李延亮接受《中国直销》记者采访时曾表示:“我们现在并不强调营养俱乐部的快速增长,反而非常看重小单业绩的推动。”

如今,强化零售和发挥工作室的作用,已成为营养俱乐部在大陆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两股根系。历时5年,营养俱乐部终于找到了扎根生长的方法,也许这就是营养俱乐部的中国特色之路。

对于康宝莱(中国)来说,营养俱乐部的几年周折在于对经销商的观念实现拨乱反正,让早期一些急功近利的炒作或冲动思维得到缓解,走上更加健康、稳健的发展之路。

2013年第三季度,康宝莱(中国)以71%的增长率领涨康宝莱全球业绩。在目前较为理性的营养俱乐部模式复制之下,中国区总裁李延亮少了几分后顾之忧。营养俱乐部也许不是近几年来康宝莱中国区业绩增长的最大功臣,但至少是市场规范和成长的见证者。


(本文刊于《中国直销》2013年12月刊)

编辑:黄永建 huangyj013@163.com


关键词:康宝莱  李延​亮  营养俱乐部  

【免责声明】本网站未标有“原创”的稿件均为转载稿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本站。

5/5 页 上一页 12345

相关新闻:

评论专区: (所有评论)有0条评论

用户名:

标  题: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示本网站同意或支持其观点。

热门文章

策划报告更多>>

《本质视点》全媒体矩阵



本质视点官方网站(focusbz.com)  重庆本质视点传媒有限公司  涉企举报专区  渝ICP备2025057177号-1

邮箱:bzfocus@163.com  邮编:400000  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99号二单元19-10

扫描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