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本质视点>>杂志文萃

玩转饥饿营销

发布人:小蚊子来源:《中国直销》 发布时间:2013-05-15 17:02


在2010年的如新大中华区香港万人年会上,如新公司邀请了香港明星甄子丹的太太汪诗诗、妻妹汪圆圆和岳母一起领衔演绎“妈妈变女儿”的神奇产品秀。“十分钟年轻十岁”的超级演示效果,当时与会者无不惊叹。震撼的同时,也激起活累积了强大的购买欲。

和安利公司不同的是,如新公司采用的是提前满足“饥饿感”的方式。一般情况,如新公司会在产品正式上市前就搞一次限时限量的预购。在购买欲的强大积累情况下,这种预购让所有人的购买欲瞬间爆发,因此屡屡打破如新公司的销售记录。2010年的香港年会,ageLOC产品创下了3000万美元的现场销售纪录。

之后的各系类ageLOC产品的推出,如新公司均如法炮制,每一轮新产品推出都获得了创纪录的效果。以至于如新全球总裁贺楚门也自豪地表示:“ageLOC是如新公司近十年来推出的最成功的产品。”

2012年6月,ageLOC R2才正式登陆大中华区,由于没有现货,如新再次采取网络预购的方式。但是产品数量是有限的,且每一位经销商可以订购20套产品,预购时间定在5月1日~3日。谁知道,订购活动刚一开放,产品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,并以1.2亿美金的成绩打破了此前在美国总部刚刚创下的预购纪录。

其实,这种盛况不仅在中国,在日本也出现过1.4万人排队抢购ageLOC产品的盛况,而在随后的东南亚市场,也出现了5000万美金的预购热潮。


锦上添花的饥饿营销

“饥饿营销”似乎是市场制胜的法宝,然而它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。实际上,成功实施“饥饿营销”对企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。

多数消费者都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,这也就是购买中的“求实动机”。即使产品定位高端,价格较高,但其产品的效果惊人,或不可替代,消费者也会对此穷追不舍。

因此,对产品本身的自信是实施“饥饿营销”的基础。

“一般而言,一个企业要想使用饥饿营销策略,必须满足市场竞争不激烈、替代品少或者替代品性价比低、产品质量优异及有大量的品牌忠诚者。也就是说,在企业实行饥饿营销时,企业本身必须具有很多区别于同类企业或替代品企业不存在的优势。”一位业界专家谈到,安利皇后锅和如新ageLOC产品的推广过程正好诠释了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。

如新在抗衰老领域多年的经营,逐步问鼎“全球抗衰老行业创新龙头”的宝座。而ageLOC科技从基因源头抗衰老,其产品在全球畅销,被世人称道。其号召力空前强大,市场潜力也后劲十足。安利产品更是如此,它几乎是直销产品中唯一被普通人群广泛认可的品牌。在整个营销过程中,安利、如新擅长将产品的功能性、品牌个性、情感贴合消费者的诉求,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。进而,公司对品牌和产品的大肆宣传推广,在口碑营销、体验营销、纸媒报道等立体化的传播中,消费者的购买欲逐渐升腾。

其实说起饥饿营销,苹果才是高手中的高手,屡试不爽,且在iPhone4S和iPad2的销售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
2012年1月13日,iPhone4S手机在中国内地开始发售,苹果一机难求,全国各地苹果直营店都有数百人通宵达旦地排队,有的地方由于排队人数过多并爆发冲突,苹果公司当天即宣布在京沪两地的零售店暂停销售iPhone4S,顾客仍可以通过Apple在线商店预定。即使如此,在发售的4小时内,iPhone4S就被买断货。

相对如新、安利而言,苹果的饥饿营销方式更加有规可循。每次苹果的新品上市,都会经历“发布会-上市日期公布-等待-上市新闻报道-通宵排队-正式开卖-全线缺货-涨价”这样一系列过程。不仅如此,苹果的饥饿营销手段高超更在于,它不仅有意控制产量和技术,并且控制的往往不是新技术,而是成熟的技术。

同时,苹果比如新、安利等更擅长制造适度紧缺。在商品日益繁多的今日,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,而具有独特性的产品也就转换成了竞争优势。当苹果以产能不足为借口进行限量销售,制造适度紧缺时,当物以稀为贵时,消费者的“求新、求美、求名”的购买动机就被勾起,这其实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场心理战。

不过,“三分利吃饱饭,七分利饿死人。”紧缺也需掌握好度,给市场预留适当的空间,如果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,会消耗一些人的耐性,一旦超过其心理底线,这些消费者将落入竞争者手中。

同时,对于产品品牌和产品本身都还不足够强大的企业来说,可能要慎用“饥饿营销”,该方式使用不当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,也许还会破坏企业形象,搅乱企业既定发展步骤。

可以说,采取“饥饿营销”并不是因为产品卖不掉,而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产品的市场价值。也就是说,“饥饿营销”本身是一种适合于锦上添花的营销方式,而非对毫无市场前景可言的产品雪中送炭。

编辑:黄永建 huangyj013@163.com

(本文刊于《中国直销》2012年8月)

关键词:饥饿营销  

【免责声明】本网站未标有“原创”的稿件均为转载稿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本站。

2/2 页 上一页 12

相关新闻:

评论专区: (所有评论)有0条评论

用户名:

标  题: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示本网站同意或支持其观点。

热门文章

策划报告更多>>

《本质视点》全媒体矩阵



本质视点官方网站(focusbz.com)  重庆本质视点传媒有限公司  涉企举报专区  渝ICP备2025057177号-1

邮箱:bzfocus@163.com  邮编:400000  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99号二单元19-10

扫描关注